33年,从家庭作坊到中国帆布鞋领军品牌鞋企
人本鞋业:文化“软实力”增强发展“硬实力”
■记者 陈丹丹 通讯员 刘海彬
“人为本,和为贵,创业的成就如宝石璀璨;鞋之道,行万里,创新路上人本品牌走的更靓更远。”一首《人本,我们的家园》唱出了浙江人本鞋业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人本鞋业)的文化自信。
33年风雨兼程,一路筚路蓝缕,人本鞋业从小小的家庭作坊发展成如今的中国帆布鞋领军品牌鞋企,是文化自信给了企业前行力量。
“可以说,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,人心和企业兴,人本鞋业的今天得益于全力打造企业文化,凝聚全体员工的向心力。”人本鞋业董事长倪邦国说。
以“人”为本
为企业发展铸魂
绿树成荫、假山奇石……60多亩的厂区,绿化面积达35%以上,满眼的绿色让这里仿佛是个度假村,厂房隐身在一个绿树葱茏的大花园之中;
再进入其中,人本阁、和为贵亭、崇德亭、仁和亭、闻道亭等亭台楼榭错落相间,员工们茶余饭后聚集在此,谈天说地,闲聊打趣;
漫步到生活区,一条文化长廊展现在眼前,文化长廊长约100米,由26块展板组成,内容涵盖中国传统文化与“24孝”文化,图文并茂、形象生动;
走进企业文化俱乐部展示馆,仿佛来到一个迷你高端的“城市规划馆”,企业发展史、帆布鞋发展史、环形展厅、电子翻书、时光隧道、企业文化解析、产品展示、未来展望等一目了然……
日前,记者在采访中深切感受到了企业文化的力量,看到了人本鞋业以文化“软实力”打造增强发展“硬实力”的成效。
以“人”为本,是人本鞋业发展的灵魂。一直以来,企业把员工当成家人一样用心关爱,理解员工、重视员工、培养员工、激励员工,以人文关怀增强企业凝聚力。
为了让员工全面发展,人本鞋业特地开设道德讲堂,讲堂建筑面积近300平方米,可同时容纳近200人。同时,人本鞋业还拥有篮球社团、乒乓球社团、羽毛球社团、书法社团和象棋社团等5个业余活动社团。今年以来,职工文化周、“人本梦·跨未来”文艺晚会、传统文化讲座等活动相继举办,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。
“在人本,只要你是个踏实、肯干、有能力的员工,公司就会给你相应的发展空间。在生产生活中,我们把公司看作自己的第二个家。”一位人本鞋业老员工如是说。
以“和”为道
凝聚企业向心力
企业文化,对外是一面旗帜,对内是一种向心力。在倪邦国看来,同业竞争,产品很容易被对手复制,唯有长时间积淀形成的企业文化,才是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基石。
经过不断的实践、调整,人本鞋业已经形成完备成熟、凝聚共识、全员知晓的“和文化”理念。在企业文化俱乐部展示馆的入口处墙面上,可以看到企业文化的精髓:“使命:做国货精品,让行走更舒适”;“愿景:成为中国帆布鞋领军品牌”;“价值观:人为本·行正道·尽责任·利他心”。
人本鞋业的员工无疑是幸福的,他们不仅有自己的文娱场所,还有食堂餐费补贴、返岗补贴、住房补贴等福利。可这还远远不够,企业除了在硬件环境和生活福利上为员工谋利益,还给员工带来丰富的精神食粮。
“‘走正道、尽责任、利他心’一直是公司对员工的品行要求,只有一个人的品行和道德素质提升了,才会做出高质量的产品。” 倪邦国说。其中,“利他心”伴随着人本鞋业的诞生与成长。
何为“利他心”?倪邦国解释道,所谓利他,首先考虑对方的利益,再考虑自己的得失。在企业经营中,只有做了有利于员工、客户的事情,才会得到同样的有利回报,经营起来才会得心应手。
“ ‘利他心’不仅是一种人生豁达的境界,更是企业竞争力的源头。利己,可能让企业在短期内获取一定的生存空间。利他,才能让企业真正实现基业长青。这也是人本‘和文化’的重要组成部分。”
人本鞋业打造的“和文化”,最大限度地凝聚了企业向心力,成为企业发展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支撑。
以“文”为媒
增强企业竞争力
“企业文化虽然是持续的、可传承的,但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。”在倪邦国看来,企业构筑企业文化,应当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总结、不断完善的过程,需要与时俱进。
今年,人本帆布鞋品牌商标全新升级,新商标为一个三角弧形的印章,采用中国红的配色,非常喜庆、吉祥,整体形象更加和谐、更具美感。
“弧形印章承载着人本帆布鞋未来一帆风顺的美好寓意。”说起设计这枚新商标的心路历程,倪邦国如数家珍。
生产车间部分工序正由手工操作变为机械自动化,工作环境由原先的破烂陈旧厂房变为“花园式”工厂,销售模式也从原先的单一代理变为多元化销售……其实,在人本鞋业不断发展的33年中,这种“谋变”精神一直伴随着企业成长、贯穿于品牌建设。
33年来,人本鞋业一直用心打造、呵护自已的品牌,通过严把质量关、建立自已的检测室、聘请形象代言人、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。公司从最初的2003年获得瑞安市知名商标起步,2008年的浙江省著名商标,到2012年摘取“中国驰名商标”的最高荣誉。人本品牌的形成,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。
站在“工业4.0”和“互联网+”的风口,人本鞋业又在改革中大胆创新,实现传统制造向文化创意“智造”的华丽转身。公司每年拿出利润的10%用于研发,极大调动了研究人员的积极性,每年申请多项设计专利;企业新零售商务中心稳步向好发展,品牌美誉度快速提升,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品牌化经营转型,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。